愿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
她,叫____,是____县____镇福利院院长。
2002年以来,她把全部青春精力都奉献在社会敬老爱老事业上,用自己的汗水谱写出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。院民由建院初的8人增加到目前的60人,福利院的发展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。2006年被省、市验收为“合格福利院”和“示范福利院”。她本从多次被县、镇两级政府及民政系统表彰为先进个人,并当选了镇人大代表。今年又被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、教育部、国家广电总局、共青团中央、和全国妇联共同举办的第三届“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”中评为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。几年工作的实践,她确实做到了以身作则,当好表率;以人为本,抓好管理;以院为家,抓好建设,真正做到情系福利院,甘当老人的贴心人。愿做老人的亲儿女,老人称赞她为孝亲敬老的好院长和好女儿。
以身作则,当好孝子
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”。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先带头做到;要求别人不做的,自己坚决不做。在福利院工作,简单粗暴是对老人的不敬、对孤儿的不爱;怕苦、怕脏、怕累是对养老、扶小的职责不明。作为院长,她身体力行,作出表率,带领大家干,用实际行动和真情给老人换来一片晴空。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,其成员都是由痴、呆、傻、盲、聋、哑、孤、寡、独等弱势群体组成,他们的性格怪僻,生活习惯各异。一下子将这些人组织到一块过集体生活,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,父母般的爱,谈何容易。光靠说服教育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。她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,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子女,争取他们的理解。在入院的老人中,百分之八十都是残疾,虽然每人都备有盛尿器具,但由于年老体弱,总是尿湿满地。稍有忽视,便是臭气熏人,难以忍受。为了去掉臭味,她每天早晨必须亲自为他们拖地板、折被盖,整理内务,教他们洗脸梳头;每天晚上帮他们洗澡、洗脚,带他们上厕所。白天为他们刨菜煮饭,缝补浆洗,使老人随时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。她给自己订下规矩,每年每天必须做到:老人们病了,她亲自请医生给他们治病,给他们煎药,给他们做病号饭,给他们清洗衣物;夏天来了,为老人买好防暑药给老人解暑;冬天怕老人受冻,帮老人买好烤火的木柴,每天清早就为老人烧好火盆,晚上给每一位老人灌好热水袋暖被窝,帮老人盖好被子;为了老人的安全,每晚坚持到老人房间查看是否有老人把火盆拿到房间;逢年过节,她亲自下厨房,弄上十个香甜可口的菜和老人欢聚;老人过世后,按照当地习俗,给死者穿上新制的老衣,告知生前亲朋好友及临近乡亲,请红白理事会来闹夜,热热闹闹送他上山。院里的老人逢人就讲,郭院长日夜操劳,我们虽然无儿无女,可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。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用亲情感化老人,用真情关爱孤儿,与院民融为一体,赢得了院民的充分信任。
以人为本,强化管理
作为一个大家庭,福利院在抓各项管理上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,但更有特殊性。为此,她按照“管好服务的,扶好弱的,教好小的,养好老的”的工作思路,凭借外地的先进工作经验,坚持以人为本,坚持人情化管理。通过召开院民会,共同讨论,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,用制度管人管事;坚持民主管理,公开办事。
一是在抓院民管理上,把院民和睦相处作为办好院、发展院的基础,大力实施帮教计划和亲情感化工作。根据院民的身体条件和特长,把院民组编成生产劳动组、后勤服务组、环境卫生组、安全保卫组,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,院民吃饭设席长,让院民自我管理,尊敬院民的人格。坚持为院民过生日,逢年过节给他们送来礼品问候。经常召开院民会,指出不良习惯,表扬好人好事。与他们拉家常、谈心,一起读报,看电视,组织一些适应院民特点的文体活动,在活动中拉近与院民的距离。使老人们亲身感受政府、社会对他们的关爱,换来院民对干部的理解,对院民间相互的关心和帮助,自觉改掉不良习惯,维护整体利益,共创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。
二是强化财务管理。在院民食堂管理上,实行全额报销,成立了由院民参加的院务会和理财小组,监督并参与管理福利院收入情况和实物支付情况,做到日清月结。实行与院民一起就餐制,对院民食堂的生活监督管理。在行政管理上,坚持厉行节约,把资金用在刀刃上,发票审批坚持附详细说明。全面实行院务公开、民主理财。每月向院民公布一次,接受院民监督,同时接受民政部门的定期检查。
以院为家,尽心竭力抓建设在福利院工作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和心灵的升华。行动是无声的命令,是最好的约束,是最直接的要求。她自当院长起她就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,从未放过节假日,从未出现过无故旷工离开的事情,从未出现过职工打骂院民的行为,过年过节都是与院民在一起。她的女儿已经上了三年级,可她没有送她上过一次学,给她送过一次午饭,女儿求她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她都没去,全靠女儿的外公外婆照顾,节假日才能带着孩子在福利院和院民们在一起,职工之间与院民之间已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亲情。
创业容易守业难。为守住这方业土,她带领院民们在稳定中求生存,在生存中求发展,自当福利院长起,她就决心把家底干得厚实些,把院内建设搞好,使院民生活有保障且舒适,进入先进之列。为了加快福利院建设,夯实经济基础,提高五保老人生活质量,实行“以副补院”,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,积极创办经济实体。通过政府协调,将原火石岭中学校园的土地划拨给福利院经营管理,使福利院土地达到11亩,山林15亩,为福利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自养基础。争取支持,把供养人员全部纳入新型合作医疗范畴,每年请县镇卫生院对供养人员进行两次以上的健康体检。按照福利院发展规划,逐步扩大种植业、养殖业生产规模,2007年生产蔬菜5吨,产粮4吨,出栏生猪20头,年创收入3万元。保证有种有收有节余,作到蔬菜、肉类基本自给自足,为院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,弥补了建院资金的不足和院民供养资金缺口。先后积极争取各级支持资金70多万元,对福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,2007年又投入资金5万元建成了一栋年出栏20头生猪的猪栏,一座48立方米的沼气池,配备完善了医务室、活动室、娱乐室、添置了电视机、洗衣机、冰柜、健身器材等设施,福利院的建设得以快速发展,真正让院民有一种家的温暖,让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。
在近五年的建设中,____镇福利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庭院整洁、环境优美、花果飘香,五保老人们舒心生活在这幸福的乐园,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,____的敬业奉献,也深受院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。她真正作到了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爹娘,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子女,不愧为我县孝亲敬老之星”。
以身作则,当好孝子
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”。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先带头做到;要求别人不做的,自己坚决不做。在福利院工作,简单粗暴是对老人的不敬、对孤儿的不爱;怕苦、怕脏、怕累是对养老、扶小的职责不明。作为院长,她身体力行,作出表率,带领大家干,用实际行动和真情给老人换来一片晴空。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,其成员都是由痴、呆、傻、盲、聋、哑、孤、寡、独等弱势群体组成,他们的性格怪僻,生活习惯各异。一下子将这些人组织到一块过集体生活,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,父母般的爱,谈何容易。光靠说服教育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。她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,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子女,争取他们的理解。在入院的老人中,百分之八十都是残疾,虽然每人都备有盛尿器具,但由于年老体弱,总是尿湿满地。稍有忽视,便是臭气熏人,难以忍受。为了去掉臭味,她每天早晨必须亲自为他们拖地板、折被盖,整理内务,教他们洗脸梳头;每天晚上帮他们洗澡、洗脚,带他们上厕所。白天为他们刨菜煮饭,缝补浆洗,使老人随时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。她给自己订下规矩,每年每天必须做到:老人们病了,她亲自请医生给他们治病,给他们煎药,给他们做病号饭,给他们清洗衣物;夏天来了,为老人买好防暑药给老人解暑;冬天怕老人受冻,帮老人买好烤火的木柴,每天清早就为老人烧好火盆,晚上给每一位老人灌好热水袋暖被窝,帮老人盖好被子;为了老人的安全,每晚坚持到老人房间查看是否有老人把火盆拿到房间;逢年过节,她亲自下厨房,弄上十个香甜可口的菜和老人欢聚;老人过世后,按照当地习俗,给死者穿上新制的老衣,告知生前亲朋好友及临近乡亲,请红白理事会来闹夜,热热闹闹送他上山。院里的老人逢人就讲,郭院长日夜操劳,我们虽然无儿无女,可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。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用亲情感化老人,用真情关爱孤儿,与院民融为一体,赢得了院民的充分信任。
以人为本,强化管理
作为一个大家庭,福利院在抓各项管理上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,但更有特殊性。为此,她按照“管好服务的,扶好弱的,教好小的,养好老的”的工作思路,凭借外地的先进工作经验,坚持以人为本,坚持人情化管理。通过召开院民会,共同讨论,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,用制度管人管事;坚持民主管理,公开办事。
一是在抓院民管理上,把院民和睦相处作为办好院、发展院的基础,大力实施帮教计划和亲情感化工作。根据院民的身体条件和特长,把院民组编成生产劳动组、后勤服务组、环境卫生组、安全保卫组,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,院民吃饭设席长,让院民自我管理,尊敬院民的人格。坚持为院民过生日,逢年过节给他们送来礼品问候。经常召开院民会,指出不良习惯,表扬好人好事。与他们拉家常、谈心,一起读报,看电视,组织一些适应院民特点的文体活动,在活动中拉近与院民的距离。使老人们亲身感受政府、社会对他们的关爱,换来院民对干部的理解,对院民间相互的关心和帮助,自觉改掉不良习惯,维护整体利益,共创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。
二是强化财务管理。在院民食堂管理上,实行全额报销,成立了由院民参加的院务会和理财小组,监督并参与管理福利院收入情况和实物支付情况,做到日清月结。实行与院民一起就餐制,对院民食堂的生活监督管理。在行政管理上,坚持厉行节约,把资金用在刀刃上,发票审批坚持附详细说明。全面实行院务公开、民主理财。每月向院民公布一次,接受院民监督,同时接受民政部门的定期检查。
以院为家,尽心竭力抓建设在福利院工作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和心灵的升华。行动是无声的命令,是最好的约束,是最直接的要求。她自当院长起她就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,从未放过节假日,从未出现过无故旷工离开的事情,从未出现过职工打骂院民的行为,过年过节都是与院民在一起。她的女儿已经上了三年级,可她没有送她上过一次学,给她送过一次午饭,女儿求她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她都没去,全靠女儿的外公外婆照顾,节假日才能带着孩子在福利院和院民们在一起,职工之间与院民之间已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亲情。
创业容易守业难。为守住这方业土,她带领院民们在稳定中求生存,在生存中求发展,自当福利院长起,她就决心把家底干得厚实些,把院内建设搞好,使院民生活有保障且舒适,进入先进之列。为了加快福利院建设,夯实经济基础,提高五保老人生活质量,实行“以副补院”,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,积极创办经济实体。通过政府协调,将原火石岭中学校园的土地划拨给福利院经营管理,使福利院土地达到11亩,山林15亩,为福利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自养基础。争取支持,把供养人员全部纳入新型合作医疗范畴,每年请县镇卫生院对供养人员进行两次以上的健康体检。按照福利院发展规划,逐步扩大种植业、养殖业生产规模,____年生产蔬菜5吨,产粮4吨,出栏生猪20头,年创收入3万元。保证有种有收有节余,作到蔬菜、肉类基本自给自足,为院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,弥补了建院资金的不足和院民供养资金缺口。先后积极争取各级支持资金70多万元,对福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,____年又投入资金5万元建成了一栋年出栏20头生猪的猪栏,一座48立方米的沼气池,配备完善了医务室、活动室、娱乐室、添置了电视机、洗衣机、冰柜、健身器材等设施,福利院的建设得以快速发展,真正让院民有一种家的温暖,让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。
在近五年的建设中,**镇福利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庭院整洁、环境优美、花果飘香,五保老人们舒心生活在这幸福的乐园,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,____的敬业奉献,也深受院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。她真正作到了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爹娘,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子女,不愧为我县孝亲敬老之星”。
王成海,男,生于1953年11月,现年56岁,初中文化,1993年6月到大柳乡中心福利院工作,现任福利院院长。该同志自2002年10月任院长以来,能够做到以院为家,视院民为亲人;工作上细致、耐心、周到,受到院民的好评;处处以身作则,开拓进取,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2007年大柳乡福利院被省民政厅表彰为“全省模范福利院”,2007年被县政府表彰为“全县先进福利院”,2008年王成海被大柳乡党委、政府表彰为“先进工作者”。
一、艰苦创业,谋求发展
大柳乡中心福利院开办于1991年9月,因经费紧张,管理不善,到2000年上半年出现经济拮据,老人生活无法改善,出现院民陆续回家现象。2002年10月乡党委决定由王成海同志任福利院院长。为扭转院内经济、环境发展不够问题,他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。一是建章立制,规范对工作人员、院民和财务管理。制定和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、责任追究制和财务管理、院民公约、安全卫生管理、院民参加劳动奖励办法等制度。重点是对工作人员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,对院民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。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管人管事,既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和民主气氛,又促进了全院上下形成尽职尽责,团结友爱,服务优质,和谐相处的家庭环境。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上,采取工作人员包区、包室、包院民的办法,自己亲自检查督办。经过一段时间运作,福利院很快形成了室外美化亮化,室内整洁安全有序的良好形象;二是发展生产以院补院。该同志认为,经费严重不足是导致办院困难的关键所在。当时福利院有生产用地近30亩,生活用地近10亩,他亲自带领院民劳动,与院民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2003年夏季共收小麦4000斤,油菜籽700斤,木瓜树150珠,仅木瓜收入就达5000多元,生活用菜全部自给,以院补院的计划初步实现。近几年来,该院院办经济收入每年就在5万元左右。生产发展了,院内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改善,许多进院后长期走亲戚、回老家,不愿住院的人相继回院;三是开展院民的思想教育。王成海上任伊始,在册院民是56人,实际长期在院的45人。2003年上半年返院11人,入住率达100%。这些人中有痴、呆、傻、残18人,年龄大和无自理能力10人,有自理能力且智力相对正常28人。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农村,放任自流,我行我素,无仁义情面,无后顾之忧,更无讲道理之言,入院后他们想走就走,想来就来,稍有不顺心就吹胡子瞪眼,无理取闹。针对这种情况,王成海从制定和执行院民公约入手,每天早晨7—8点钟,将院民集中,反复学习《公约》,同时采取军训的方式,训练他们站队,跑步和向左、向右转,从训练上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,服从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,对不按时参加操练或操练不认真故意捣乱的,实行点名批评、亮相等办法以示教训。通过2个月的晨操锻炼,院民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地变化,院内管理逐步趋于正常化。
二、情系老人,细心服务
王成海与那些孤寡的、不老即残的院民在一起的时候,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同情和关怀之意。几年来,院里先后有刘启军、尚政奎、尚政合、周平富、周观丛、王和永等共十几位老人,生活不能自理,大小便靠他人帮助,他主动当起这十几位老人的“特护”。每天照顾他们上厕所,为他们擦身子,洗衣服,如果院长要出门或开会晚上无法回院,就提前把照顾老人的事安排妥当,才放心离去。每天晚上睡觉前王成海都要到各个地方检查一遍,检查大门是否锁上,检查工作人员服务是否到位,检查院民有无异常情况。随着办院的条件改善,院里长期备有感冒、消炎、去火的常用药品,院民一旦有病,马上有药应急。他处处为老人着想,他给自己立了个规距:凡是参加劳动、请假回院没赶上吃饭时间,回院后必须保证他们有饭吃。
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,热闹喜庆的日子。院里的老人也有同样的奢望,王成海上有74岁的父亲和75岁瘫痪在床的母亲,下有子女,五年来,他一直坚持在福利院陪老人吃团圆饭,团圆饭里菜菜荤素搭配,有酒有肉,大家在一起过年过节,其乐融融,保证了院民节日的快乐、祥和、平安。院民有打架的事不仅时有发生,而且打起来不分石头、刀子、锄头和斧子,就朝对方头上打,好几次险些砍死人命,一般工作人员根本拦不住,这样的事情只有王成海去处理。他有更多的时间在院里工作,即使女儿出嫁,王成海只请3个小时的假回去吃了顿饭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。同时,王成海还是个“孝子”,如79岁的院民胡顺志突发脑溢血,王成海守在床前三天三夜没合眼,最终胡顺志死在王成海怀中,死后亲自为老人披麻戴孝送上山。
三、带队管理,以身作则
王成海长年患有风湿病,脑动脉血管疾病,加之院里除他之外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是女同志,从生活服务到生产管理,从设施管理到平息纠纷,都得他亲自出面。不仅要经常带病工作,而且还要经常带头劳动,有好几次因为他不在家,院里就发生打架、砸坏门窗的事,为了不出问题,他时刻都得预防和疏导、生产上的种、管、收都得一一安排,生活的水电路坏了得事事出面。他以自己为表率,处处身先士卒。每天早晨最早起床,最早下地干活,最晚回院,最晚睡觉,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有时为了饲候生病老人,经常整天整夜守候在床前。
四、公正廉明,争做榜样
王成海办事公道正派,经济上不贪不占,上级领导到福利院慰问,拿的吃喝东西,都分给院民们享受了,不存在个人占用;他私人菜园的菜吃不了就拿到大伙上吃。院民尚政宽回家后拿了3斤杏仁,让王成海泡着当菜吃,王成海当即付他15元现金。2002年腊月,王成海大女儿出嫁,院民少的拿10元,多的拿30元送礼,待大家吃过饭后,他先找到几个带头的做通思想工作,然后把他们送的礼金全部退回他们手中。该院建立了严格收入、支出制度,需要院里开支费用,他坚持民主商议,大家共同决定。
目前,大柳乡福利院以院补院的经营路子越走越宽广,院办经济红红火火,院民生活费用除国家转移支付外,院办经济能保障院民衣、食、住、行。院内整洁卫生,院外美化、绿化,院民团结和谐,生活美满,时时刻刻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。王成海多次被大柳乡党委、政府授予“先进工作者”,县《郧阳通讯》、县电视台曾对他专题报道,先进典型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和人们的一致好评。